【資料圖】
知是空華·即無輪轉(zhuǎn)
歡迎關(guān)注祖道影
圓覺汝大智,黙然無言說。
離卻一切相,是入不二門。
——祖道影
《摩訶止觀》
[隋]智者大師
《摩訶止觀》是智顗晚年最為成熟的止觀著述,從全書恢宏博大的體系來看,堪稱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統(tǒng)的佛學(xué)導(dǎo)論和禪學(xué)巨著?!澳υX”,意為大,指智顗所著漸次、不定、圓頓三大止觀著作中最高階段的《圓頓止觀》,所以《摩訶止觀》也稱作《大止觀》?!爸褂^”,從狹義上說,指禪定修行的實踐方法。
卷第二上
○二歷諸善即為二。先分別四運次歷眾善。初明四運者。夫心識無形不可見。約四相分別。謂未念欲念念念已。未念名心未起。欲念名心欲起。念名正緣境住。念已名緣境謝。若能了達此四。即入一相無相。 問。未念未起。已念已謝。此二皆無心。無心則無相。云何可觀。答。未念雖未起非畢竟無。如人未作作后便作作。不可以未作作故便言無人。若定無人后誰作作。以有未作作人。則將有作作。心亦如是。因未念故得有欲念。若無未念何得有欲念。是故未念雖未有不得畢竟無念也。念已雖滅亦可觀察。如人作竟不得言無。若定無人前誰作作。念已心滅亦復(fù)如是。不得言永滅。若永滅者則是斷見無因無果。是故念已雖滅亦可得觀。 問。過去已去。未來未至?,F(xiàn)在不住。若離三世則無別心。觀何等心。答汝問非也。若過去永滅畢竟不可知。未來未起不可知?,F(xiàn)在無住不可知。云何諸圣人知三世心。鬼神尚知自他三世。云何佛法行人起斷滅龜毛兔角見。當(dāng)知三世心雖無定實亦可得知。故偈云諸佛之所說。雖空亦不斷。相續(xù)亦不常。罪福亦不失。若起斷滅如盲對色。于佛法中無正觀眼空無所獲。行者既知心有四相。隨心所起善惡諸念。以無住著智反照觀察也。次歷善事。善事眾多。且約六度。若有諸塵須舍六受。若無財物須運六作。舍運共論有十二事。初論眼受色時。未見欲見見見已。四運心皆不可見。亦不得不見。又反觀覺色之心。不從外來。外來于我無預(yù)。不從內(nèi)出。內(nèi)出不待因緣。既無內(nèi)外亦無中間。不常自有。當(dāng)知覺色者畢竟空寂。所觀色與空等能觀色者與盲等。乃至意緣法。未緣欲緣緣緣已。四心皆不可得。反觀覺法之心。不外來不內(nèi)出。無法塵無法者悉與空等。是為覺六受觀(云云)。 眼根色塵空明。各各無見亦無分別。因緣和合生眼識。眼識因緣生意識。意識生時即能分別。依意識則有眼識。眼識能見。見已生貪。貪染于色毀所受戒。此是地獄四運。意實愛色覆諱言不。此鬼道四運。于色生著而計我我所。畜生四運。我色他色我勝他劣阿修羅四運。他惠我色不與不取。于此色上起仁讓貞信明等五戒十善。人天四運。觀四運心。心相生滅。心心不住。心心三受。心心不自在。心心屬因緣。二乘四運。觀己四運過患如此。觀他四運亦復(fù)如是。即起慈悲而行六度。所以者何。六受之塵性相如此。無量劫來頑愚保著而不能舍。舍不能亡。今觀塵非塵于塵無受。觀根非根于己無著。觀人叵得亦無受者。三事皆空名檀波羅蜜。金剛般若云。若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。是名住相布施。如人入闇則無所見。不住聲味布施。是無相施。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。直言不見相略猶難解。今不見色有相無相。亦有無相非有無相。若處處著相。引之令得出。不起六十二見。乃名無相檀到于彼岸。一切法趣檀成摩訶衍。是菩薩四運。又觀四運與虛空等即常。不受四運即樂。不為四運起業(yè)即我。四運不能染即凈。是佛法四運。如是四運雖空??罩芯咭姺N種四運。乃至遍見恒沙佛法成摩訶衍。是為假名四運。若空不應(yīng)具十法界。法界從因緣生。體復(fù)非有。非有故空。非空故有。不得空有雙照空有。三諦宛然。備佛知見。于四運心具足明了。觀聲香味觸法五受四運心。圓覺三諦不可思議亦復(fù)如是。準前可知。不復(fù)煩記。
往期推薦
關(guān)鍵詞:
摩訶止觀
亦復(fù)如是
金剛般若